大定经历次兴学,形成了遍布全国各地的学校网络,其规模之广、数量之多,远远超过汉昌诸朝。另,朝廷又诏诸州“给田十顷赡士”,凡地方官学均有相应的定额学田,田租收支由学校经理。
饶是如此,读不起书的家庭亦比比皆是。
也正因这些大龄菜鸟从未上过一天学堂,到十七、八岁时再学着识文断字,难度可想而知。
冯过早有心理准备,当然没想过这些人个个都是读书种子,但至少能粗略看懂军令条文。毕竟,这些人中必会有一部分人去做细作谍子,情报书写是避免不了的。
在他看来,一个出色的军人应是允文允武的,至少这第一批“菜鸟”大部分都能有成将军的潜能。
事实上,原本在贾小春这些行伍出身的人想来,冯过这种种动作委实是有些“胡作非为”的,就是有钱人的“作”,但不多时他们便瞠目结舌了。
半个月过后,这批只知道拿锄头种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家子弟便来了个大变样,原本的畏畏缩缩、站立不安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行动有力、反应敏捷,眼睛里隐隐透露着自信与坚毅,精气神大幅度的提升使得个个都判若两人。
贾小春在军中待了十来年,自认熟晓军中事务,于训兵整军颇有心得,但要在如此短的时间让新兵“改头换面”,他……做不到。
冯过这一套文化教育结合军事训练的练兵方法貌似是胡来,但效果却是如此显着,即便是贾小春也只隐隐有所猜测,不明其中所以然。
但冯过也没办法解释太多,只草草的说了几句,大致的意思便是此等方法以求让新兵有认同感、归属感及荣誉感。其实,人是有惰性的,或者言之为惯性。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的重复某一件事或者某一类经历,便会形成形容,久而久之会深入骨髓乃至于难以忘却甚至难以戒除。
他其实更希望以实战要求锻炼训练的士卒,只是尚无条件。但须日常教习的队列号令和武艺战术模拟实际作战环境,坚持堂堂之阵必须听从号令同进同退,坚决反对应试化的花拳绣腿和生疏虚套。另外,通过魔鬼式的强化训练,以实战演习组织士兵进行激烈的对抗,既锻炼了武艺阵法和基层指挥,又培养了密切协作的团队精神,逐渐磨砺出一支敢打硬仗的队伍。
没有人问冯过此举的目的,事实上,本朝虽不禁蓄养私兵,但也是打压的,一旦传扬开去,终究是犯忌之事。
冯过以贾小春为燕子坞主管,另抽调冯家护卫队骨干主抓训练,又请沈致信、沈开恒传教文化,用的皆是心腹之人,就是怕此事泄露。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他深知此事只可徐徐图之,将这二百人练成可战之兵即可,暂时并无扩招的想法。毕竟,太伤钱哪。
仅这些人的粮饷,一年便需逾十万贯钱之巨,饶是他生财有道也是颇觉吃力,更何况接下来还得购置兵械,这更是一笔天文数字的开销。
大定兵器作坊实行集中管理,主要以官营为主,有京师兵器作坊和州郡兵器作坊两种。
其中州郡兵器作坊除负责本州郡兵器制作外,还得完成朝廷交代下来的抛造任务。
京师兵器作坊按服务对象和隶属关系,分御前(内廷)和朝廷(外廷)两大系统。
御前系统所造兵器主要用于供给内廷、赏赐臣僚、制造样品,包括斩马刀局、鞍子所、御前生活所等兵器铸造作坊。
朝廷系统所造兵器主要用于给中央禁军和地方军队配备兵器,包括南、北作坊(又称东西作坊)、万全作坊、广备攻城作、弓弩院、弓弩造箭院等。
当然,大定的强干弱枝政策注定京师兵器作坊是最大的兵器生产基地。京师兵器作坊分工细密,比如南、北作坊下有五十一作,广备攻城作下有十一作,而且还配置了大量工匠。工匠最多的时候南北两大作坊有7931人,万全作坊有3700人,分工协作生产。
如此庞大的作坊和工匠,使得初期的军械生产水平便有了很大提高,仅南、北作坊的武器年产量达三万多件。
然而,数量是有保证了,却无法保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