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因为军粮运输效率极其低下,给人造成了一种“打仗耗费粮草、不打仗就不耗粮”的刻板印象,而实际上,无论是攻是守,粮草都要消耗,吃饭问题也都是头等大事。“粮饷之道,胜败攸关”,这是战场上亘古不变的真理。
张迪乱军终究是草台班子,一鼓作气的攻城掠寨,胜利来的来快太轻易,之后便是各种“享受生活”。高举反旗对抗朝廷可不就是为了享乐嘛,今朝有酒今朝醉,哪来的长远大计?粮草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大开常平仓便是。再者,“晋王”大军驾到,当地富绅得表示表示吧,要识趣,否则就不是犒军了,少不得来个“抄家问斩”。如此这般,军需暂时是不愁的,坐吃山空?不不不,那些个狗大户是韭菜,割完这茬割那茬,且有得薅一阵子呢。
总而言之,“晋王”账下缺乏守城能人,所谓“守城三法”根本就没用上,这就难怪官军掩杀过来势如破竹了。先前夺城有多快,溃败就有多快。
冯过作为“正方”后勤部长,调度指挥也算是井然有序,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此次征剿,非长距离跋涉,战事进展又极为顺利,事实上军需供给毫无压力。大军攻占汾阳后,自有本地乡绅犒军,之后一路平担过去亦是如此,真正耗费的军资其实很少。
如此一来,冯过还真的是够清闲的,“无所事事”到可以关注其它事,比如张迪去哪儿。
十八日大军开拔,冯过坐镇铜鞮,却是将“悬镜司”现有的十名探子分两人一组全撒了出去,冯一跟着宗泽,时迁则随着主力大军行动,每日都会有信息传送,他再一一汇总,作出相应的判断及部署。
传递情报信息的方式是信鸽。
现有传递信息的方式大致有:飞鸽、烽火、火箭、手语、书信、旗帜、鼓号、狼烟等。
时下的信息传递方式以人力或畜力为载体。传递速度慢,效果差,保密工作不能完全得到保证。只有官府的文书有专人快马传递。
烽火的燃气是表示国家战事的出现。在边境建造的烽火台,通常台上放置干柴,遇有敌情时则燃火以报警,通过山峰之间的`烽火迅速传达讯息;古有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而失信于天下,导致周朝衰败的典故。烽火主要是白日以燔烟作警,夜晚以火光作警。
骑马送信称为邮驿。商朝时就已经有了邮驿,周朝时进一步得到了完善。彼时的邮驿,在送信的大道上,每隔三、四里设有一个驿站,驿站中备有马匹,在送信过程中可以在站里换马换人,使官府的公文、信件能够一站接一站,不停地传递下去。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制订了详细的“邮政管理办法”:竹简怎么捆扎、怎么加封泥盖印保密、怎么为邮驿人马供应粮草等都有明文规定。汉代还在这个基础上,规定每五里设置一邮,每十里设置一亭,每三十里设置一驿。驿站有专人管理,并饲养驿马。大定战争频繁,军事紧急文件很多,送信的人改由士兵担任,并出现了“急递铺”,设金牌、银牌、铜牌三种加急程度。送金牌文件的,一昼夜要连续跑五百里。每到一处驿站,换人、换马,接力传送。急递的驿马脖子上系有铜铃,白天响铃,晚上举火把,撞死人概不负责。
孔明灯,又叫天灯,俗称许愿灯,在古代多做军事用途。孔明灯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发明的。当年,诸葛亮被司马懿围困在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他算准风向,制成会飘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书信,后来果然顺利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大昌时南方叛乱,史万岁孤军深入剿匪,那时没有快递公司,只好把战报放进竹筒里顺水而下。
此外,还有风筝传书、鸡毛信等多种手段。而一般老百姓使用最多的是托人捎带信件。“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这其中,信鸽使用的频率最高。
飞鸽传书或鸿雁传书,将信件系在鸽子的脚上,然后传递给要传递的人。因为通信不方便,所以聪明的人利用鸽子会飞、飞得比较快、会辨认方向等多方面优点,驯化了鸽子,用以提高送信的速度,通常来讲,鸟类本身会认识回家的路,就像倦鸟归巢一样。
“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苏武牧羊”的故事: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却被匈奴囚禁在北海无人区牧羊。后来两国和好,汉朝使节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谎称苏武已经死了。
苏武的副使想出一计,让使节对单于讲:“汉朝天子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雁腿上的信里写着苏武没死……”单于只好把苏武放回国。
此后,雁作为传递书信的使者常常出现在诗文中。“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甚至还用竹木制成雁的形状当做信封,中间夹着书信。也有的制成鱼的形状,并用“鱼素”、“双鲤”等代称书信。
信鸽驯养可是门技术活,时迁恰巧“略知一二”。
<script id=enContentLoader/>
window.fkp = d2luZG93Lm9ua2V5Zm9jdXMoIkRRQWNwR3VJSTdMb1lYSlNnR3NQZVMxN2R0VUh0MVJoOTh5R1B3ZThaWXBKMDJ1K3ZPbzNpd1FYSjZPdFVFUUpWN01Edks4VWFRRHAvS29hWnF1UUpNdkhEWVlPNmFLQWVhNHRkUURiVFY4cmNqWjZ4Sy9vYTl4a1hiRjZ6czN3IiwgMTYzMjI3OTEyMy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