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qg888.com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军史小说 > 鼎定河山 >第三百三十五章 听讼断狱

第三百三十五章 听讼断狱(1/2)

 推荐阅读:帝凤无双神豪签到:开局一套汤臣一品幽冥荒斋七界武神梅妃宠自冷王来全能庄园人鱼的告白平衡天下短命黑莲花今天又开挂了帝少凌天穹
最新网址:bqg888.com

“雍熙三年十二月,南康军言,雪降三尺,大江冰合,可胜重载。”

“政和元年冬大雪,积雪尺馀,河水尽冰,凡橘皆冻死。伐而为薪取给焉。”

太宗期间,气候已明显变冷,江淮一带漫天冰雪的景象史不绝书,原先在长安、洛阳一带可以种植的柑橘类等果树全部绝迹,而长江下游乃至太湖竟有多次完全结冰的记载,乘载货物的车马竟可在结冰的河面上通过。

不仅仅是气温下降,也造成降雨量的剧减。光在开封地区,有纪录的旱灾便高达一百六十二次。

太平兴国七年,旱灾的频发已经让当时的朝廷焦头烂额,为了避免旱灾带了流民问题,朝廷透过各种有利的政策与措施,尽力让灾民们尽快返乡耕种,回归正常生活。

到了真宗时期,气候变迁引起的粮食减产已经严重影响国家根本。

作为国民主食的稻米首当其冲,稻米是需要温热而多雨的环境才能生长的农作物,汉代以前,中国黄河流域一带皆温暖多雨,均有稻米的生产,但自东汉以后,黄河流域稻米渐少,到了大定,北方除了少许旱稻尚可种植外,水稻已经基本消失不见了。

为了解决迫切的粮食危机,真宗还曾下诏,自福建一带引进占城米至江淮地带,使得稻米能一年三熟,进而增加中原的粮食产量,但后来到了仁、明、理宗时,气候问题不仅没有减缓,反而逐渐严重,旱灾发生频率继续增高。

东京开封虽在黄河之南,但到了冬天,仍多天寒地冻,风雪交加,一般贫苦百姓之家难免忍饥受冻。

大定冬季极为寒冷,导致冬季大批北方居民迁往南方避寒,到了春秋再迁回去。因为天气苦寒,真宗甚至下令“诸路休役兵”。

也正是因为冬季太过严寒,皇帝把送炭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事,加入到法典之中。跟发工资一样,根据官职、人数等,每月领取一定数量的炭。从太宗开始,派遣“中使”再赐京城“孤老贫穷人千钱米炭”。就是说,不仅有俸禄的人可以领到炭,普通百姓也可以领到。

在这样寒冷的天气中,孤寡老人有了米炭,就等于有了生活的希望。于是从太宗开始,“雪中送炭”的故事就流传开来。冬季救寒更为迫切的是能够买到低价的柴炭。为此,定廷常将官府的柴炭减价出卖,以惠贫民,“遇炭贵减价货之,即京师炭价常贱矣”。而“雪中送炭”也成为定人对朋友过冬最好的馈赠。

可时至今日,大定极端天气愈多,“雪中送炭”却成了一纸空文,百姓的生计可谓是雪上加霜、难上加难。

腊月未至,已是落了几场雪。

鹅毛大雪飘飘洒洒不歇,不多会儿便染白了这方土地,所谓银装素裹莫过于此。

于生长于南方的冯过等人而言,雪景固然怡人,但这彻人心骨的寒冷实在太过销魂,几难忍受,即便生了火炉也是难敌寒意。

他终是在宗泽处“献计”,反正不算构陷张汝舟,他可全无心理负担。

宗泽听了冯过的“建言”,并没有当即表态,但眼中的光芒却表明他是听进去了。至于该怎么操作、什么时候操作,在知军位置上已呆了不短时间的宗大人自是心下有数。只要不与康王当面锣对面鼓地打擂台,要拿担张知县,终归是轻松写意的。

冯过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做好份内事可也。

不过,他在“审青石板”一案中的神操作迅速传播开来,加上他十六岁中状元,自创“改之体”写话本出书等高光事迹,几番变本加厉的版本下来便成了文曲星下凡,成了与包拯、宋慈一般的“神探”,且是“冯青天”。

总而言之,冯通判红了,成了老百姓口中的好官。

这让冯过窃喜之余压力倍增,原可以猥琐发育、低调躺平的嘛,如今却是不成了,有毁人设哪。

咋整?清空积案似乎可行,嗯,“清空”一词用的不妥,用“处置”恰当些。

定律明文规定“诸犯罪,皆于事发之所推断”,意思就是犯罪事件在哪里发生的,就要在哪里个衙门审判。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