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冯过以为自己换了马甲便可高枕无忧,一天三千字的连载着,不断更即可,但还是让催更者堵住了。
这日,一个廿岁左右的俊秀青年,脸色略微有点苍白,身着杏黄色衣裳,在另一个中年人的陪同下晃晃悠悠的到了翰林院。
二人刚进翰林院大门,侍读学士张邦昌便迎了出来,毕恭毕敬的行礼,谦躬的就差点头哈腰了:“见过太子殿下,见过耿学士。”
掌院学士费宏即将调职于吏部,若无意外,便应是张邦昌接班了。
虽然,此人在翰林院风评不佳,都知其是个趋炎附势、阿谀奉承认之人,但架不住上面的欣赏他,要大用的节奏。
“太子殿下”自是当今太子常桓了。崇宁帝治理国家一团糟,却是精通琴棋书画的大艺术家,儿子们也都遗传了此基因,虽说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却也皆具艺术细胞。常桓便是最肖父的,简直完美遗传了父皇的性格,不喜政事,专好诗词歌赋。
至于“耿学士”,也大有来头。
耿南仲,开封人。与余深同年考中进士,历任提举两浙常平,徙官河北西路,改任转运判官、提点广东南路及夔州路刑狱、荆湖江西两路转运副使,入京任户部员外郎、辟雍司业,因事被罢贬为知衢州。政和二年,以礼部员外郎身份任太子右庶子,改任定王、嘉王侍读,不久试任太子詹事、徽猷阁直学士,改任宝文阁直学士。在太子宫中任职已有六年。
本朝东宫官员选拔任用极为严谨:“皆用正人,使之所闻必正言,所见必正行,则太子无有不善矣。”
太祖对太子的教育很重视,既不随便付之以重任,又特设一套较前代完备的东宫官,以训导太子。
洪武元年正月,太祖曰:“取法于古,必择其善者而从之。楚人事不师古,设官不以任贤,惟其类是与,岂可取法?且吾子年未长,学未充,更事未多,所宜尊礼师傅,讲习经传,博通古今,识达机宜。他日军国重务,皆令启闻,何必效彼作中书令乎?”乃令詹同考东宫官,设少师、少傅、少保、詹事、率府使、谕德、赞善,宾客等官。
此时,东宫有詹事府及左、右春坊、司经局等机构。
詹事府置詹事一人(正三品),少詹事二人(正四品),府丞二人(正六品)。主簿厅主簿一人(从七品),录事二人(正九品),通事舍人二人。左春坊:职官有大学士(正五品)、左庶子(正五品)、左谕德(从五品)各一人,左中允(正六品)、左赞善(从六品)、左司直郎(从六品,后不常设)各二人,左清纪郎一人(从八品,不常设),左司谏二人(从九品,不常设)。右春坊的官员设置如在春坊。司经局:设有洗马一人(从五品)、校书(正九品)、正字(从九品)各二人。
詹事掌统府、坊、局之政事,以辅导太子。少詹事为詹事之副贰。
通事舍人掌东宫朝谒及辞见之礼。凡廷臣朝贺,进笺进春、进历于太子,则引入而举案。春坊大学士执掌太子向皇上奏请及讲读之事。洗马掌经史子集、制典、图书刊辑之事。凡天下图册上东宫者,皆受而藏之。校书、正字为洗马之佐,掌缮写装潢并校正典籍之讹谬。不过,此时詹事府成为翰林官迁转之阶,太子出阁的讲读之事都由其他官员充任,名实已不相符了。
耿南仲这太子詹事是詹事府主官,正三品。另外,宝文阁直学士则是从三品贴职。
本朝最高级职名为观文殿大学士、观文殷学士,资政殿大学士、资政殿学士及端明殿学士。“学士之职,资望极峻,无吏守。无职掌,惟出入待从备顾问而已”。观文殿大学士须曾任辅臣,观文殿学士亦“非曾任执政者弗除”。资政殿大学士、学士也是内阁大臣的荣誉职名。
还有一种特殊的阁学士职名,简称“阁职”。有学士、直学士、待制和直阁四级。本朝制度,每一位皇帝去世后,必敕建一阁,以奉藏先帝遗留的文物。例如龙图阁,就奉藏着“太宗御书、御制文集及典籍、图画、宝瑞之物,及宗正寺所进书籍、世谱”。其后,又建有天章阁、宝文阁、显谟阁、徽猷阁、敷文阁及南宋的焕章、华文、宝谟、宝章、显文等阁。
诸阁学士之外,尚有一枢密直学士(后改述古殿直学士),亦是贴职,其班位在龙图阁直学士之上。
显而易见的是,一旦常桓即位,耿南仲可就要一飞冲天了。
这不,张邦昌偷偷瞥了耿南仲几眼,眼神中满满的羡慕哪。
“今日过来,随便瞧瞧,张大人切莫惊动他人。”常桓慢悠悠地走着,后面二人亦步亦趋的跟随着。
国之储君哪,常桓乃是当今圣上的长子,初名常亶,崇宁帝登基后便连封儿女,常桓初封韩国公,再晋爵京兆郡王,崇宁二年晋爵定王,崇宁三年立为太子。
其实,崇宁帝更加喜欢三子赵楷,因为常楷“性极嗜画,颇多储积。善画花鸟,极为精致。又善墨花,但用墨粗欠生动耳。”
可见,崇宁帝与常楷,父子间更有共同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