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去疾果是个商业大才,至汴京后便具体操作“吉阳书局”东京分社一事,不多日便完成的七七八八,言称半月后可开门营业。
这其中自是借了资哲、辛弃疾等人之力,另外且有雄厚的财力开道,自是事半功倍。
此事冯过自是不参手的,顶多也就是就“东京梦华报”稍稍提了提建议。专业的事需专业人士去做嘛,他负责每刊的一份稿件便可。
另外,董小宛、应素白的“白楼”似乎也有了些眉目,据说已选好了地方,正与原先的东家商谈租借或是出售事宜。她们不好出面时有冯去疾与沈致信帮衬,倒是大有进展。
话说前段时间大家伙忙着冯过殿试一事,冯过又再三叮嘱董小宛几人无紧要事莫外出,汴京可有不少“高衙内”,这初来乍到的还是远离麻烦的好。
殿试事了,冯过成了新科状元,身边人自是与有荣焉,为此很是庆祝了一番。
冯过是知晓董小宛心思的,但与资南嘉尚未确定关系,在结婚前是不可能处理这事的,算是对资南嘉的尊重吧。
至于应素白,是个憨痴的,于男女情事怕是还未开窍,且由得她去。
他是支持她们鼓捣“白楼”的,人生要活得精彩就必须有自己的事业,最幸福的是能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养活自己。女人,不应成为男人的附属品,而是要有自己的事业。有事做方能充实,整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做金丝雀,能开心快乐?
许是受了资云结婚一事之影响,冯过敏锐的感觉董小宛有些微的情绪波动。这也难怪,这位急流勇退的“顶流女星”比冯过大三岁,已到了婚嫁之龄,虽从未流露过什么,心里会不想?他也没法做什么,只能是让她自己慢慢消化。
而方兰芝倒似是最省心的,时常与冯一几个“切蹉武艺”,自觉武技大涨,放话说要去御拳馆寻人较量较量呢。
冯过也是无语了,你一丫头片子跑去御拳馆,能进得去吗?为了彻底打消她这不切实际的念头,他暗示贾小春武力镇压一番,贾小春心领神会。嗯,效果不错,小妮子被打击的皱着眉撅着嘴,发着狠练武,却是再不提去御拳馆“踢馆”这么无厘头的事。
说起御拳馆,冯过特意了解了一下。
这算是个半官方组织,拳馆中授徒逾千,多有京中武官之后及军伍中人,且有各地好武之人入内习武,教师又分“天”、“地”、“人”三席,“天”字为尊。
早前“天”字教师乃是天下第一宗师、“陕西大侠铁臂膀”周侗。
其少年习武,后拜少林派武师谭正芳为师,得少林武术真传,且文武全才。其专心武学,确立了官派正规武术的若干套路,如五步十三枪戳脚,发展自少林的翻子拳,以及周侗棍等。他悉心传授武功,在御拳馆期间正式收徒二人,一个是玉麒麟卢俊义,一个是豹子头林冲,卢俊义广有田产,不作官,林冲则继承了周侗的地位,继续担任军中八十万禁军教头。哦,他还有一个记名徒弟,就是武松。
周侗退出御拳馆后,接任的是金台。
时下,京中市井间有“王不过项,将不过李,拳不过金”的说法,分别指的是项羽、李存孝、金台。项羽和李存孝的威名大家都不陌生,金台能跟他们相提并论,足见其拳法之高。
金台传是浙江义乌县佛堂金庄人,原本姓白,只不过其生父将他过继给了自己的好友金沛然,这才为他改名为金台。但是小金台很不走运,十岁那年继父继母就过世了,留下他一个人流落江湖。所幸附近法慧禅院里一位叫做蛋子僧的僧人收留了他,并教他武功,这才没有饿死街头。
后来年纪稍长,金台就开始了独自闯荡江湖的旅程,不过由于道行尚浅,一路上没少吃亏。期间,金台曾在河北一带遇险,恰好碰到了自己的贵人田七出手相救,才幸免于难。二人年纪虽不同,但是很投缘,所以田七免费给他“开小灶”,让他的武艺精进了不少。
英宗政和三年,国丈澹台伟勾结西夏,派了西宁第一武士“黑风”来中原打擂,打了很多天都没有对手,非常狂妄。这时,金台出场了,用自创的金台拳法,三下五除二打死了“黑风”,大长了中原武林的威风。
英宗也非常高兴,特地封他为皇城殿上御教师,成为大内总教头,并赏赐白银十万两。
从那场擂台之后,金台开始了暴走模式,创下了七十二个擂台不败的空前记录,一双铁拳从南打到北,未逢敌手,也因此获得了“拳不过金”的称号。
由他接任周侗成为御拳馆“天”字教师,无人不膺服。
方兰芝虽然习武多年,底子厚,但想去御拳馆“作威作福”,怕是“力有未逮”的,你当自己是刘西瓜,还是陆红缇?
冯过并没刻意与几女有过多交流,偶尔写一阕小令给董小宛,又给应素白一出戏本,再和方女侠聊聊武艺上的事(切蹉就不必了,咳,男女授受不亲),诸如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