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细想下来,他也不得不佩服沈家这步棋下的妙,压宝在他身上,收益定是能远胜投入的……吧?他苦笑,即便认定自己有大成就,但让三舅与自己绑到一起,压力山大呀。或许,沈家原就想着肥水不流外人田,让三舅跟着自己,就不至于便宜了别人。
还别说,沈致信没读书的天赋,照顾人真有一套。这一路过来,他每每都第一时间安排好吃食住行,且不曾落下容易疏漏的细节。
对冯过这位外甥,沈致信有羡慕欣慰但绝非嫉妒,能服伺照顾冯过,毫无心理负担——舅舅对外甥好,不是天经地义的么?
回到族里在金陵城置办的房产,冯过坚持着洗浴罢,上床便睡,直到晚膳方被唤醒。
晚上自是不可能出去游玩的,次日凌晨还得进贡院考第二场呢。即便他想外出,也过不得沈致信这一关,舅舅管外甥,不也是天经地义的么?
这处院子离贡院不远,难得的是环境幽静,布置简朴,古色古香,取了个闹中取静之意。院子很大,还有前、后院,足以安置下此行廿余人。
冯氏大部分产业皆由冯去疾在打理,经过这些年的经营打理,已然走上了发展快车道。不得不说,冯六爷确是商业奇才,对冯过这侄儿也是真的好,这处院子便是他让人精心布置的。小七在科举上捷报频传是一方面,于冯去疾而言,解除常平仓危机一事上,全族都得感谢七郎。
看看甘家,庞然大物一夜之间轰然倒塌,荣华富贵说没就没了,勉强保了个家破人不亡。若非冯过及时示警,冯家现在指不定在哪个犄角旮旯窝着呢。
不过,此事极为敏感微妙,保密都来不及,怎可大肆宣传?是以只有族里几位大人物知晓,大部分人是不晓得冯过乃是救族人于水火、挽大厦之将倾的恩人、功臣的。否则,冯礼唐会发话有关于七郎之事尽开绿灯且任由冯居庸抽调一队好手一路护卫冯过进京赶考?
资南嘉等也未来“打扰”,并非是男女之间有大防、古礼不可逾越,在上饶时便多有往来了,可没那么多讲究,只是她们不欲影响冯过备考。
一夜无话,十一日一大早,冯过几人打着呵欠顶着熊猫眼再踏征程,雄赳赳气昂昂,斗志昂扬,踔厉奋发,蒲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咳,须大笑而回,旌旗招展,捷报连连。
依然是排队等待搜检,经过一番身心折磨后入场,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味道。哦,不,号军换了,这是为了避免号军与考生串通舞弊。
第二场考的与乡试类同,心理压力小了许多,科举重首场嘛。但也有自觉首场没发挥好的考生想在二场表现优异给自己加加分。
十三日出场,稍作调整,十四日再考第三场。
九天六夜,如此高强度的“赛程”让考生们苦不堪言,考完便病倒了好些人。好在此次会试顺顺当当的结束了,既没有考生在贡院出意外,也没有爆发舞弊案。
真宗朝时,南直来乡试主考官方猷、钱开宗收受了大量的贿赂,首场开考的题目是《论语》中的“贫而无谄”,录取的举人有一百二十余名,都是向他们行贿打通关节之徒。发榜后,金陵城里就有无头诗流传开来。诗中说:
孔方主试合钱神,题目先论富与贫。金陵自古称金穴,白下如今中白丁。
“孔方”就是俗语里所说的“孔方兄”,也就是铜钱的代称,这里暗指方、钱两位主考官;“白下”,是南京的古称,“白丁”就是目不识丁的文盲。这首诗的意思是讽刺南京考场的题目虽然是堂而皇之的“贫而无谄”,但考官却只认钱,只要有钱,连文盲也可以中举。有人还在贡院的大门上将题额的“贡院“两个大字中间的“贡”字中间加了一个“四”字,把“院”字的偏旁用纸贴上。这样“贡院”两字就变成了“贇完”。书坊间还流传着关于此次考试舞弊的传奇。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好不热闹。案件查实之后,方、钱及其他二十多位考官全部被处绞刑,他们的家属也充军边疆。
此次“丁酉科场案”,因为处置严厉,全国震动。由于此次事件打击了科举考试中的腐败现象和腐败势力,受到了广大士子们的欢迎。故事很快在民间流传开来,当时有江南书商刊刻《万金记》描述此事。所谓“万金”,就是“方”字去点,“钱”字去边,暗指南京事件中贪赃枉法的两位主考官。
此后,主考官们莫不谨小慎微,唯恐惹上“舞弊”一事。
有些钱,拿不得,手莫伸,伸手必被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