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王韶,还真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王韶字子纯,号敷阳子,江州德安人,进士及第后,曾相继担任新安主簿、建昌军司理参军等职。后来考制科(又称大科、特科,好比是如今招的特长生,只有皇帝下诏时才会举行)不成,就游历陕西,访查西北边境风土民情,了解了许多难得的地域情报。
治平四年正月,明宗继位,次年改元熙宁,并在这一年四月,召王安石入宫,一位拥有励精图治、富国强兵的远大抱负的帝王和一位锐意改革、积极进取的大臣就这样团结在了一起。正是有了这一帝、一相的支持,王韶才得以登上历史舞台。
那一年,王韶向明宗献上《平戎策》三篇,详细陈述了攻取西夏的策略,大略为:
西夏可取。欲取西夏……今唃氏子孙,唯董毡粗能自立,瞎征、欺巴温之徒,又法所及,各不过一二百里,其势岂能与西人抗哉!武威之南,至于洮、河、兰、鄯,皆故汉郡县,所谓湟中、浩亹、大小榆、枹罕,土地肥美,宜五种者在焉。幸今诸羌瓜分,莫相统一,此正可并合而兼抚之时也。诸种既服,唃氏敢不归?唃氏归则河西李氏在吾股掌中矣。且唃氏子孙,瞎征差盛,为诸羌所畏,若招谕之,使居武胜或渭源城,使纠合宗党,制其部族,习用汉法,异时族类虽盛,不过一延州李士彬、环州慕恩耳。为汉有肘腋之助,且使夏人无所连结,策之上也。
由于该策略与明宗、王安石等变法派“改易更革”的政治主张相一致,因此得到大定朝廷的高度重视和采纳,王韶被任命为秦凤路经略司机宜文字之职,主持收复河湟之事。
“擒贼先擒王”,王韶在《平戎策》已经分析过吐蕃诸部的分裂状态,由于在其中蕃部的俞龙珂在青唐地区势力最大,王韶便决定先对他们开始操刀。他只带数人就直抵青唐,对俞龙珂晓以利害加以劝说,后来成功地使俞龙珂率部十二万人归降大定,一些羌人和夏人也望风而降,首次出击就大获成功。
熙宁六年,王韶继续征战,扩大战果,先是攻取了河州,在羌人反叛后又击败了瞎征,收复河州。又攻下宕、岷二州,叠、洮二州的羌人首领投降。王韶领军转战五十四日,跋涉一千八百多里,攻取河、洮、岷、叠、宕五州,杀敌数千,缴获牛、羊、马数以万计。王韶也因功晋升为左谏议大夫、端明殿学士。
在稳定了河州后,王韶返回熙州,又出奇兵大败羌人,瞎征投降,被押送至汴京。王韶因功被拜为观文殿学士、礼部侍郎,就连他的两个兄弟和孩子都被授予了官职。不久,他又被拜为枢密副使,至此王韶可以说是大获全功,战绩辉煌。
短短数年,王韶自献策以来经多年征战,“熙河开边”取得了辉煌战果,收复了熙、河、洮、岷、宕、亹五州,开拓疆土达二千余里,招降羌人部众达三十多万。这场战争是大定自建立以来八十年间,对外战争所取得的一次最大的军事胜利。其也被誉为“一代书生名将”。
但之后他因马瑊一事与王安石产生了矛盾。其后,他又在大定与交趾李朝之间的邕州之役上发言不妥,引发了理宗不悦,被贬知洪州,英宗年间又被降职知鄂州。
王韶经营西境多年,乃是实打实的西宁专家。照理说他的意见应当听取,但在这满朝喊战的节骨眼说什么“莫要惹事生非”,这岂不是自讨没趣、自己引祸上身?即便朝中有辛弃疾这般的兵部尚书好友说情,也是难逃贬谪。
就这么一个清醒且敢言的人么?冯过默默叹息。这个时空与那个时空历史轨迹不尽相同,不少历史事件却是一般无二,如这“五路伐宁”,不就是那个时空北宋的“五路伐夏”么?北宋以失败告终,大定呢?
七月,经过一系列的商讨谋定和战争动员,大定集中包括熙河路在内的西北军团的所有力量,分五路伐夏:第一路,由西征军监军兼领熙河路、秦凤军总管童贯率领,步骑三万加上吐蕃董毡的三万骑兵,攻击目标为兰州、灵州,如果灵州被友军攻取,则目标改为凉州。第二路,由鄜延军种谔率领。鄜延军九将五万四千人,另加东京禁军七将三万九千人,总计九万三千人,出陕西攻米脂,取夏州,目标是怀州。第三路,由宦官王中正率领河东军,步骑共计六万人,民夫六万,马二千匹、驴三千头,另加民夫五万人作为后备。先攻取怀州,后渡黄河,进入西夏腹地。第四路,环庆军由高遵裕率领,蕃、汉步骑共八万七人,民夫九万五千人,目标是灵州。第五路,泾原军由刘昌祚率领,由五万一千余名步兵,五千匹马组成,目标是会同环庆军攻取灵州。五路西征,全军总计三十五万人,民夫二十万,全加起来共有五十六万人左右。
一场轰轰烈烈的国战就此拉开帷幕,大定兵锋直指西宁,天下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