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的战斗,印度空军暴露出了很多问题,甚至是低级错误,其中大部分跟飞行员有直接关系。
在卡拉奇附近的战斗,表现得最为突出。
前后两次突袭,担任打击任务的F-16e/F战斗机都在收到威胁之后,立即丢掉了携带的对地打击弹药,然后转向逃逸,没有尝试着用aIm-12oa拦截来袭敌机,更没有做出适当的战术调整。
要知道,这些F-16e/F其实都携带了2枚aIm-12oa与2枚aIm-9x。
也就是说,即便遭到拦截,也有一战之力。
更何况,前去拦截这些F-16e/F的是JF-17,其中第一批JF-17携带的sd-1oa,并不是射程更远的sd-1oc。
显然,在遭到拦截的时候,这些F-16e/F完全可以用aIm-12oa来驱逐JF-17。
哪怕没有办到,也可以在JF-17逼近的时候再丢掉携带的对地攻击弹药,用aIm-9x与之进行格斗。
论机动性,JF-17绝对不是F-16e/F的对手。
此外,在战术上,也可以让少数F-16e/F去引开JF-17,从而确保有一部分F-16e/F能够继续执行打击任务。
可以说,不管怎么看,这些F-16e/F都不应该在遭到拦截之后就立即转向逃逸。
在偷袭Zdk-o5的战斗中,驾驶F-35aI的印军精锐飞行员同样犯了错误,而且是不应该的错误。
什么错误?
虽然附近有一套hQ-9B防空系统,但是在被雷达现之前,F-35aI完全没有必要提前射导弹。
事实上,就算被雷达现了,F-35aI受到的威胁也不大。
为什么?
hQ-9B需要使用火控雷达来照射目标,而火控雷达对F-35aI这类隐身战斗机的探测距离明显短得多。
也就是说,只要没有被火控雷达锁定,F-35aI就没有受到威胁。
以F-35aI的隐身性能,在被火控雷达锁定之后再转向规避,也来得及,完全有机会避开射来的防空导弹。
当时,那两架F-35aI如果没有匆忙撤离,而是从容的完成引导工作,巴基斯坦空军的Zdk-o5未必能够返回机场。
很简单,两架F-35aI射了8枚aIm-12od,而且都是全程自导。
简单的说,就是先让导弹在惯性制导系统的控制下飞行,在到达了预定区域之后再用弹载雷达搜索目标,自行完成攻击。
aIm-12od有很强的自导能力,理论上可以做到射后不管。
问题是,导弹飞行近百千米需要很多时间,而在此期间,攻击的目标同样在运动,甚至会转向规避。
其实,在遭到导弹攻击的时候,任何飞机都会立即改变航向。
正是如此,在作战的时候,飞行员一般会在导弹逼近目标,准确说是快要到达自导阶段的时候,用火控雷达再次照射目标,获取目标的详细参数,通过数据链为导弹提供最后一次弹道修正,让导弹朝着正确的方向飞行。
如果目标在中途转向,飞行员还要及时对导弹的弹道进行修正。
美军对此就有极为严格的要求。
这就是,如果攻击距离过4o千米,那么载机就必须为aIm-12od提供中继制导,只有在射程低于4o千米,最好是低于3o千米的情况下,才允许载机飞行员选择射后不管的攻击模式。
显然,印度的F-35aI飞行员并没有遵循这套作战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