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隽和美琳走进了操场。
很久不用的手枪,又别在了王隽的腰间。因为他知道,和以往打仗不同,这次行动,有可能要近战。带上它,用作防身。
之前,因为强弓射程远,他基本上不用手枪了,毕竟子弹宝贵。
王隽过来后,让奎克把三十人临时调整成三个班,班长分别是代玛、青松、老黑,并进一步指定了组长。事实上,被选上来的人,大多是干部,组长、班长、排长都有,代玛还是副连长。奎克手下的两个教练,也是可以出任各个岗位的角色。
奎克是行动队长,但最高统帅无疑是王隽。
山田是向导,当然还有小虎。
小虎一岁多了,已经长成一匹威猛的大狼。不熟悉的人,看见它都很是忌惮。
王隽、奎克、美琳、长林、贝丽属于首脑机构,制定战略方案。
王隽已经冷静了下来。
仇恨可以有,但必须埋藏在心间,不能让它冲昏了头,影响决策。
这么多仗打过来,王隽已经心有体会。
打仗既要勇敢,又必须机智,还是一项精细活。
战士可以满腔热血,但作为指挥官,心必须沉下来。冷静沉着方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他走到队伍面前,逐个检查了各人的装备。
武器大同小异。
弓箭是每人必备,都有一把战斗级的弓,这是王族人的杀手锏。
加工一张弓挺费人工材料。每人配一把弓,那是花了价钱的。
幸好箭都是竹箭,各人自己加工,教练检查把关,否则这项开销就大了。当然王隽知道竹箭的穿透力是没法和铁矢相比的,但现在没有金属,想用铁矢也不可能。
小盾牌也是人手一面。
其他武器,大多是长矛,少数人用石斧一类的武器,例如老黑就是石斧。还有不少人以前习惯用短枪,用来投射的,他们便配上一两支短枪。
除了武器,便是行囊。
行囊都是一样的,标准制作,用皮做成。上面写了数字编号,防止拿错。袋子中间有个分隔,一半做箭囊,一半装东西。
袋子里面有一个装水的皮袋,还有一条麻布条巾。用植物染料染成了红色,打仗时扎在头上或者绑在手臂上,作为区分敌我的标记。
武器和行囊看似简单,但青壮年都配上,花费也是不小的。事实上,王族还有不少人没配上。
这些东西一佩戴,战士的形象便出来了。
气势也出来了。
装备已经不少,但王隽想过是不是该给每人配一顶斗笠。
只是这里的人向来不怕淋雨,斗笠又比较大,不太好带,所以王隽暂时没有把它作为标配。
美琳知道王隽不喜欢淋雨,所以拿了两顶斗笠,绑在行囊上,以作备用。
王隽检查完毕,没多说什么,下令开拔。
战士们排成两列,整齐行进,一看就是训练有素的队伍,再不是昔日的乌合之众了。
山田牵着小虎走在队伍最前面,王隽和长林并排走在队伍后面,美琳和贝丽殿后。
天还未放亮。但远处的海天分界处,有了一丝红光透出,很快就要破晓。
来到河边,解开绑在河岸的竹筏,分批次把人送到了对岸。
上岸后,奎克把队伍分了开来。
山田带着小虎探路,两个战士跟随掩护。后面相隔几十米,另外两个战士策应跟进。
而后,才是大部队。
奎克把队伍分成两半,摆在王隽四人前后,自己则前后照应。
部队悄悄赶路,保持静默。
河这边,到处古木参天,遮天蔽日,一看就是罕有人迹。除了族人偶而渡河过来踩出的“小路”,也就是野兽途经形成的通道了。
也正因为罕有人迹,包括打渔的竹筏有时南行,也未发现南方有人,所以王隽才以为南边是无人居住之地。或者即使有人,都应该隔得很远。
因为如果有人居住,总会和其他的部族发生联系的。例如和北面相对发达的部族交换物品。
但从没有南方的人过来。
即使刚登岸的时候听英子说过,传说南方还有部族,但那毕竟是祖上的传说。
现在看来南方的确有部族。
王隽推测南方的部族很可能比较落后,还处在野蛮的时代。
好比贝丽蝴蝶岛的部族,事实上也是落后于陆地这边的。不要说别的,她们住的房子,就比这边陆地的要差。
往南走了十几里路,山田报告说,附近不远就是族人遭伏击的地点了。往前走,可能碰到那些恶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