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之中也出现了一南一北两方对立的势力,这股势头在当前尚只是一个雏形,即便是董承身边的卫觊都未曾发觉到。
董承无疑是很满意卫觊的表现,对方是河东高门出身,但早已落魄、甚至还有不光彩的过去。其人聪明之余,立场也摆得端正,常常深入浅出的为董承讲解些世家大族之中的隐秘,某一次董承特意提出河东的盐政来试探,结果对方竟是对盐榷百般拥护、连带还提了不少改进的意见这些意见以董承的名义报给皇帝,得到了出人意料的嘉奖。
在董凤、胡邈等人各自任职地方后,董承渐渐地便开始倚重卫觊,就连董凤推荐的、与河东太守杜畿同族的杜骘也远远不及他。
“待北来之民定居南方,不再回返,那时再丈量田南方新垦之田,便是题中应有之意,连带的,丈量旧有田亩自然就方便了……”卫觊略带轻松的道。
董承不知道对方所的是何种‘方便’,在他看来这件事仍然面临着不小的阻力,绝不是能轻易做到的,更何来‘方便’一?
“只是听流离播迁,移居异地的,除了黎庶以外,不乏曾经的乡里豪强士族。”卫觊话题一转,状似不经意的道:“彼等有的改易姓名,有的几家人通财合族,甚是可怜呢。”
董承瞥了对方一眼,口不由心的:“否泰有序,时运无常,乱世谁不可怜呢?”
“唯唯。”卫觊应诺一声,又接着道:“彼等士大夫门第衰弱,又远在异地,如今朝廷一旦使彼等落地为籍,不使还乡。则彼等要想在该处郡县选举入仕,可就艰难了,再过二世,与庶民何异?”着他偷觑了董承一眼,半是劝谏的道:“倘若有人能助其一力,庇护于帷幄之中,则彼等流离士人,谁不感恩效力?”
遭世大乱,流离四散的普通百姓失去的是他们的产业,而豪强地主却更多的失去了他们得社会地位与家族势力。流落异乡的落魄士大夫,丧失了族权与门第的凭借,即便因政策落了本地籍,但也不容易从本地豪强手中得到乡举里选的机会。所以在太平过后,他们非常迫切的需要返回家乡,只有回到家乡,他们才能拿回属于自己的田宅、名望、以及各类资源。这一点也是因由,只是卫觊有所偏颇与保留,没有将其明确点出来。
“既已流离,纵然帮了又有什么用?”董承想起了胡邈、董凤等几个亲信,彼等都是普通豪强出身,正是由于势力微弱,名望不著,才得以投效于他。卫觊更是因为河东卫氏参与叛乱,有着不光彩的过去,这才投于董承麾下。使用这种落魄豪强出身的士人,总比其他大家族的要更加得心应手,他其实已然心动,但嘴上却着:“国家诏令既下,我也不能违逆其意。”
“在下岂敢让董公抗命?”卫觊立即表示出惶恐,离席一拜:“只是如今民间有一论,正好可促成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