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刚才一连串说的话简直是句句敲在了他的心里,虽然不全对,但也是不离十。他其实并不是像皇帝所说的那样一心想与孙策纵马江东那是皇帝故意用后世的思维而加以揣测、并且借此施压周瑜。
其实更深层次的原因,彼此都是心知肚明。那就是周瑜一开始的打算,仅仅只是为了庐江周氏今后的发展、顺带还有好友孙策的前程。而不是像赵温、张昶、潘勖、杨沛这般,在顾全家族利益的同时,紧紧的跟随在皇帝身边、做一个以皇帝马首是瞻的帝党中坚。
皇帝对于用人有自己的一套方式,像是杨琦、刘繇这些人,他不会要求彼等对自己的立场是绝对服从。只要肯付出一定的名与利,这些人都会为皇帝所用,只是他们永远不会成为心腹、用起来也不顺手、更不会让他们手绾大权。
但是像贾诩、周瑜,乃至于以后将要逐一启用的诸葛亮、司马懿等人,皇帝对他们的要求不仅仅是跟自己以利合那么简单,他需要的一支立场始终站在自己这边的忠诚班底,这班底可以在彼此之间、甚至与皇帝有一定程度的分歧,甚至可以在私下里有自己的小算盘、小动作,但他必须是真正的从表里、内外都忠于皇帝一个人。
而不是像朝廷内的关东、关西两帮士人一样,心里忠于朝廷、忠于皇帝,但从未与皇帝真正一条心。
如果这些人做不到,那么皇帝就会像是当初设法让贾诩、荀攸归心一样,先观察一番,再找机会或是动之以情、或是晓之以理的用言语刺激他们。
“我知道你没有二心,自打你入朝以来,我一直对你青睐有加,这你也知道。”皇帝一边眺望,一边说道:“你是个聪明人,心里也清楚我想要你做什么样的臣子,同样是臣,其实大有不同。你想做哪种,全在于你,但我可以向你保证,无论哪种,你依然是周公瑾。”
这是要周瑜做出决断了,其实这时候无论说什么,都不如做。周瑜也知道皇帝现在只想听他的一句话表态而已,不同的表态,将会有不同的反应给他,那才是决定他个人今后荣辱的大事。
他看着皇帝站在岸边的侧影,西斜的阳光洒在皇帝的侧脸,让眼前这个十四岁的少年介乎于成熟与稚嫩之间,虽是漫不经心的看着河对岸,但满是一副胸有成竹的自信。这份洋溢着莫大的自信,像是将天下事尽握于手中,像是面前纵然有惊涛骇浪,他也能带着这份自信将其斩破击碎。
这种似乎是与生俱来的自信与朝气,周瑜似乎只在一个人身上见到过,他欠身说道:“臣远自江淮而入朝,正是心慕朝有圣天子、能开中兴之世。能为陛下竭智奉职,是臣所愿。”
话虽模棱,但含意却十分明白,虽然二者尚未真正开诚布公,周瑜还不知道皇帝真正想要做的是什么,但他自然明白如今该怎么做才是最好的选择。
皇帝眼角的肌肉颤了一下,虽然离最后一步尚有些距离,但已经是个不小的进步了,他随即笑道:“善!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说完便低头看向仍站在地上的周瑜:“凉州刺史韩遂进击宋建,久久未平,此人非是易与之辈,朝廷不得不慎。如今有安集将军张济领兵一万驻守汉阳,你即刻代军司马职,与毋丘兴领兵一千前去助阵。”
安集将军张济驻兵汉阳郡,一是为朝廷守护西边的防线、二是与雍州刺史钟繇一起密切监视韩遂在凉州的战事、三是作为一支预备队、给武都郡的裴茂等军看好后方。
如今皇帝明确表示了对韩遂的不信任,并将周瑜与毋丘兴派往汉阳,其用意,周瑜不难猜到。
只是让周瑜想不通的是,皇帝的这个反应,似乎有些没有表现出作为像贾诩、赵温那样的皇帝亲信,到底该要做什么。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