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明军西南大败
这个问题就是大明朝廷在西南再次打了败仗,并且这个败仗败的非常严重。
可以说对大明朝廷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噩耗。
大明建立后,因西南地区地处偏僻,远离中枢,而且山高林密,瘴气弥漫。
朝廷自己研究了一下,都估计很难在那里实现直接统治,因而实施了一种土司制度,即由部落酋长担任世袭的土官,对其领地实行自治。
朝廷在这些地区也设立官署和卫所,派兵屯田,并推行汉化,以期化夷为夏,使当地土着逐渐融入大明。
是这样的制度显然是有很大弊端的,最大的弊端就是朝廷官员并不具体管理当地的行政事务。
这种土司制度实际上是一种松散的羁縻统治,使得朝廷在那里的影响有限。
大明的人才不少,不可能没有看到这种弊端,所以他们为了尽量消除这种不可能消除的弊端,他们又想到了另外一种办法,那就是尽量采用平衡策略。
也就是说,不要某一个土司做大,如果这土司发展的越来越好,势力越来越强大了,朝廷就会明里暗里的,支持其他跟他有矛盾的士司去对抗它,削弱其力量。
这是一种阳谋,所有土司都明白,他们的力量是没有办法跟朝廷抗衡的,所以也愿意接受朝廷官员的管理。
就算是这样,明朝朝廷也不敢肆意妄为,以免引起所有土司的反感,让朝廷掌握了这种平衡消失。
所以明朝在西南对土司又实行了汉化,希望有一天能够将土司麾下的民众彻底汉化,为以后为西南形成真正有力的统治。
而土司们对汉化政策十分抵触,而朝廷在那里的力量相对薄弱,无法形成有效震慑,所以土司们敢于对抗朝廷。
在明一代,西南地区的叛乱时有发生,这一次米鲁之乱的叛乱起因,是普安州苗族土司隆畅的家庭矛盾。
没错,搞得大明朝廷现在糟头烂额的大麻烦,今年最初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西南土司家里的一个家庭矛盾。
隆畅有个美貌的妻子叫米鲁,是沾益州土司安民的女儿。
隆畅还有一个前妻生的儿子叫隆礼,但隆畅和隆礼关系不睦。
《明史》没有记载父子不合的原因,但《明实录》中说是“听营长阿保等之谗,由是父子相雠。”
这意思是隆畅受了手下一个叫阿保的挑唆。
而这个阿保不仅挑唆隆畅父子,还暗中与米鲁私通。
后来,米鲁“被出”,也就是被休了,回娘家居住。
《明史》没说米鲁被休的原因,但《明实录》说她“以罪见逐”,虽然没提是什么罪,但很可能是她与阿保的私情被隆畅察觉了。
后来,隆畅日渐衰老,隆礼继承了土司职位。
米鲁听说后,就让阿保去游说隆礼把自己接回去,隆礼果然接回了米鲁,但是米鲁和隆礼也私通了。
后来,米鲁、隆礼、阿保三人之间的苟且被隆畅知道了。
这个事情放在谁身上,那也是不能够忍的。
他大怒,杀了隆礼,还领兵摧毁阿保的寨子。
阿保便带着儿子阿鲊与米鲁一起兴兵进攻隆畅,接连攻破百余座寨子,杀了许多人,还抢了很多牲畜。
隆畅不敌,逃到了云南。
朝廷派驻当地的总兵官是东宁伯焦俊,也没有太当一回事。
他和巡抚钱钺听说这件事后,就一起给双方调解,米鲁同意和解,并去云南接回隆畅,但是在途中,她毒死了隆畅。
隆畅还有一个妾叫适乌,生有二子,居住在南安。
米鲁想把他们也都杀了,于是又带兵攻南安,并开始公开反叛。
她在普安修筑了三个寨子,令阿鲊等人防守。她把自己所居的寨子命名为“承天寨”,出入都打着大黄旗,四处袭杀朝廷官兵。
从那之后直到现在,已经持续了五年的米鲁之乱,就这样发生了。
现在都已经打了五年了,接下来还要打多少年,他们看不出来,他们甚至看不到尽头。
今年七月,米鲁率军攻打平夷卫,贵州都司发兵增援,朝廷也从湖广调了两万军队进入贵州,目的就是要彻底平定米鲁之乱。
赵远松帮朝廷挣了那么多银子,现在朝廷手上阔绰了,有了银子,就不希望这些事情拖太久。
以前朝廷缺银子,调多点兵进去平定米鲁之乱也都舍不得,一直抠抠搜搜的,现在难得有了银子,怎么可能不让天下臣民都看一看,现在的大明朝廷还有多强大。
按察使刘福也觉得这场战事肯定赢定了,做出了他这辈子最蠢的一个事情。
他竟借机向米鲁索贿,米鲁将计就计,给了他不少好处,于是刘福故意延缓出兵,使米鲁赢得了部署伏兵的时间。
结果官军在进到阿马坡时,落入米鲁的伏击圈,一战下来,官军死伤惨重,数十名将领阵亡,都指挥使吴远被俘。
本来用来评定弥鲁之乱的军队,包括朝廷花了力从湖广调的两万军队,也几乎都在这一场战争之中损伤殆尽。
眼看米鲁势大,贵州镇守太监杨友,心里惊慌不已,连忙请求朝廷增援。
可是朝廷原本也以为这场战争肯定是稳了,连精力都没有怎么放在西南上面。
而之前西南诸将给朝廷的奏报,确实是十分顺利,仿佛给朝廷一个错觉,在今年之内就可以彻底平定西南的米鲁之乱。
谁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他们虽然收到了杨友的求救信,但是朝廷想要组建出军队来救他,那得是多久之后的事了。
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飞机,没有什么火车,光靠两条腿,以及一部分的螺马行军,速度是会很慢的。
再加上朝廷调兵讨论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没有半年都是出不了兵的。
杨友自然也等来他心里所期望的救援。
他眼看着朝廷靠不上,起码朝廷的大军没有有可能赶到了,但身边的危机是实打实的。
既然不能够对抗米鲁,那么就只能够迂回行事。
杨友可能是想搞一个缓兵之计,也可能是想给自己搞点功劳,但到现在已经没有办法查出来了。
杨友又试图招降米鲁,米鲁诈称愿降,引诱杨友上钩,将其活捉。
然后借着这个大好机会,米鲁叛军袭击了官兵的盘江大营,明军再次遭歼灭性打击,大批军政要员在袭击中丧生。
死于此战的将领包括贵州右布政使闾钲、按察使刘福、都指挥李宗武、郭仁、史韬、李雄、吴达等人。
这些都是三品以上的高级官员,至于同知、佥事、镇抚、千户、百户、旗总、小旗等中下级军官的死伤更是不计其数。
经过这两战,包括“三司”在内的贵州文武官员全部被杀,数万官军几乎全军覆没,仅剩少量官军死守普安州,勉强保得普安州不失。
至此,贵州既无主事官员,也无可战之兵,而米鲁的声势则达到了顶点。
甚至论有消息宣传,米鲁的下属已经跟米鲁劝说了,现在大明朝廷不堪一击,朝廷根本就没有办法跟他们进行斗争。
既然这样,他们何不借着这个机会杀出贵州,杀向云南,然后占领整个南方,或许将来能够得到天下。
米鲁对于自己将来或许能成为女皇帝的事情,心里估计也有想法了,要不然也不会给自己定下一个“无敌天王”的名号。
几十名明朝的高级官员全部被俘,这根本就不是大明朝廷可以承受的。
西南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几乎所有的精华官员,全部被一次榨干了。
就连湖广调过去的两万军队,也就是全军覆没。
在这种情况之下,当内阁和弘治天子拿到的那封奏疏的时候,手都是发抖的。
他们感觉到全身冰冷,甚至一时之间不知所措,不知道这个事情接下来到底应该怎么办。
现在赵远松那边这场仗还没打完,也不知道是打赢了还是打输了。
反正他们觉得打赢的希望不会太大。甚至他们还听说另外一个消息,太子也跟着赵远松出海了。
眼看着这场仗最多也就五五开,太子还上去了,要是真打败了,太子被俘虏了,这可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