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不可能挣的买卖
李东阳叹了口气,也不想那么多了。
反正他那个学生李元宗,早已经不知道扔到哪个旮旯去当官了。
这辈子前途尽毁,也算是他罪有应得了。
李东阳摆了摆手,说道:“或许是那赵远松家族传承下来的吧。”
丘濬和刘健看了一眼李东阳,嘴角有一撇,露出了几分冷笑。
那赵远松是什么出身?
他们心里可清楚的很哪。
虽然赵远松家里有几两银子,但一百万两银子肯定没有,那还不是他说任上得来的。
别说赵远松什么做买卖。
在他们看来,一个当官的做买卖,那也是蹭了便利,那便就是贪。
一时之间,气氛显得有点沉闷。。
他们堂堂的殿阁大学士,知道赵远松贪,竟还不能够说。
不然也别说陛下了,李东阳就得跟他们急。
赵远松区区的一个小知县,既然能让他们这一些大学士,都陷入到一个两难境地。
丘濬有些感慨,“那赵远松真是个怪胎啊!”
糊里糊涂的,事情变成这样了。
他们这几年是别想动赵远松了,赵码不能从这贪字上动。
不然,他们打的就是弘治天子的脸,也是打他们自己的脸。
这话说出来,另外两个人倒是十分认可。
李东阳也不愿意再去多想,实在是越想越难受。
刘健突然问道,“陛下从内帑里面,拿出五十万两银子,那倒也好理解。”
“主要是太子那五十万两银子,到底从哪里来的?”
李东阳和丘濬眼睛里面满满的调侃,“还能怎么来了?无非就是他那些老丈人。”
刘健也是老脸一红,他就不该问。
这个太子也不知道怎么吃的,那么多的美人,他顶得过来吗?
都说皇帝有三宫六院,但实际上这三宫六院,也不是每天都玩的。
他想了想,竟忍不住看着两人,“不知两位能否代为搞到太子殿下的食谱?”
“我有一个朋友,他有一些难言之隐,让老夫带回打听。”
“他说了,如果能搞到太子府的食谱,他必定重重酬谢。”
另外两个人瞅了他一眼,这刘健都五六十岁了,竟然如此混账。
他有个朋友?
他有什么朋友!
要是有真有这样的朋友,他们怎么不知道?
想不到这狗东西五六十岁了,人老心不老,还想这花花肠子的事情。
人家太子爷怎么说也是个练武之人,你脑满肠肥的,那能跟人家比吗?
刘健也是叹了口气。
看来这个食谱,在这里是打探不了了。
他还得到时候再想想办法,找东宫的宫人勾连一下。
在东宫弄别的是不容易,弄张食谱应该不难。
他还是觉得他能够抢救一下。
他不求像太子一样,每天都不休息。
只需要一个月,能让他坚持十天龙精虎猛,那就已经足够了。
李东阳感觉到看到刘健脸上那副遗憾的模样,心里觉得有些难受。
他们三企乃是堂堂的殿阁大学士,今天在这儿里讨论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那到底是为了啥?
他一摆手说道:“好了,不要再讨论这些没有意义的了。”
“太子那边也好,赵远松那边也好,终归是靠本事过活的,用的是他们自己的银子。”
“我们还是先讨论一下,陛下那五十万两银子,那可是我们的银子啊。”
丘濬和刘健看着他,李东阳也察觉到自己有些失言,感到有些尴尬,脸蹭了一下就红了。
“嗯,我意思是,这都是朝廷的银子。就这样糟蹋了,那该如何是好。”
丘濬听到这话,倒也不是很认同,说道,“这倒也未必。”
“那赵远松还是有几个本事的,他跟很多官员都做过买卖。”
“这一点,我们也不怕藏起来说,这本来就是事实,恐怕他跟陛下做买卖,也未必会亏。”
“如果他们做买卖挣了钱,难道不更好吗?”
“那么陛下的那内帑里面,必然又要多上一笔银子。”
“现在朝廷花银子的地方多得是,陛下内帑里的银子就跟流水一样花出去。”
“这种花银子的速度太快了,又都是必花的银子,若不想着开源节流,内帑里面的银子支撑不了多久。”
刘健摆了摆手,“光是节流那是肯定不行的,那得开源。”
丘濬和李东阳也是难受,可开始建设九边了之后,朝廷的银子就越发不够用了。
“九边的那些将领,也有一些不太老实,老是给朝廷上书,要求必须要给他们拨银子。”
“筑城也好,军饷也好,铠甲也好,都不是个小数,朝廷给他们拨了不少的银子,但终究是不够用。”
说到这里,李东阳也是咬牙切齿,“朝廷给他们拨了银子已经不少了,这些狗东西是越发的不老实。”
“他们上书的话也越来越不客气,在老夫看来,他们上书还隐隐有些威胁。”
“仿佛要是我们不及时拨出银子,他们下面的士兵吃不上饭,只怕要哗变。”
“只要边军哗变,为了维持边镇稳定,只怕朝廷有人要吃挂落。”
三人都明白,无论谁吃挂落,他们三人都免不了责任,九边将领算是威胁上他们了。
其实朝廷给的边军也确实拨了不少银子。
就比如说,上半年朝廷就给九边拨了七十万两银子。
这银子先在户部过了一手。
银子去到兵部,兵部又过了一手。
兵部转运过后,九边那些将领的手里也粘了点油花。
不知为何,那只剩下四十万两。
拨出七十万两,最后用到实处的,就不足二十万两银子。
这用到实处的银子也太低了。
只是天下乌鸦一般黑,李东阳他们也拿了银子,真要深究,他们自己倒不好意思。
刘健有些多少还有些公心,显得有些担忧,“这九边开建才没多少年。”
“现在九镇都还在不停的修,这些边军将领就已经嚣张跋扈到这种程度。”
“要是再过七八十年,他们必然会成为我们大明的一个毒瘤,只怕尾大不除。”
刘健这话说出来,另外的丘濬和李东阳也不知道怎么说了。
他们当然明白这个道理。
但是兴建九边,那也是他们的共识。
他们根本就不想对外开战。
成化帝搞了一个成化犁庭,已经让他们心里害怕得很了。
土木堡之变就如同一座大山,压在每一个文官的胸膛上。
他们害怕再一次经历这样的大动乱,那他们这群文官又要重新洗牌,这是他们无法承受的。
除此之外,他们更怕大明军队跟对外打仗获得了大胜。
到时候新的勋贵集团,便要站起来了,对他们这些文官,又是极大的压制。
李东阳摆摆手,说道:“好了,不必再说了,这越说越远了。”
“兴建九边是要务,这是陛下和我们共同定下的方略,诸公都是没有意见的,这是对我们大明江山最有用的东西。”
“正所谓好战必亡!”
“只要九边建好了,蒙古人也好,女真人也好,都必要没有办法越过我们的九边边镇。”
“九边可以保住我大明疆土无忧,便多费些银子,那也是必要的。”
“总不能就想要马儿跑,又不要马儿吃草,至于几十年之后的事情,这里不必再说。”
“不过就是一些粗鄙武夫,再怎么样还能比得过读书人?”
“相信以后的大明文官,必然还是有办法拿捏他们的。”
“再怎么说,他们还有兵器,不都掌握在朝廷的手里吗?”
“所以尔等也不必太过担心,真要解下他们的兵权,也不过一句话的事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