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老朱心态炸了
老朱每天都在盼望着秋天早点到来。
那是丰收的季节,林新带来的两个新品种也会呈现在世人面前。
老朱忙于政务,去不了应山县。
不过他已经安排好,到时候让太子朱标亲自去一趟。
这天晚上,老朱像往常一样观看着林新的日记。
【时间过得好快,转眼就到八月中旬了。】
【八月的重点是建学校,为九月招生做准备。】
【县城人不多,在乡镇上建学校也容易。盖几间教室,再围个院墙,就是一所简易的学校了。】
【最近两个月县里支出了不少钱,造桥、修路、搞水利工程、安顿流民、建学校、请老师等。】
【县衙三班六部整顿以后,那么多人都要发工资,要用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而且我已经承诺,今明两年不收农业税,还有一部分劳役是有偿的。】
【县里只出不进也不是办法,那220万两银子也顶不了多长时间,必须得想法子搞钱。】
看到此处,老朱微微一笑。
“那小子还算有点良心,弄了两百多万两银子,自己没有乱花,都花在百姓身上了。”
“这样下去肯定不行,会坐吃山空啊。”
“可那些地主的钱都被他榨干了,农民又没钱,他还能到哪去搞?”
带着好奇心,老朱接着往下看。
【为了方便管理,也为了大家出行及生活便利,我鼓励那些常年住在深山里的百姓往人多的地方挪一挪,并承诺分给他们田地和补贴。】
【从城外来的那些流民,也被安排在各个乡镇中。】
【所以,秋收之后,乡镇上的居民就会更加集中了。
【人多了需求就会变多,城中心就会越来越热闹,商业也会越来越发达。】
【我的下一个计划,就是促进商业发展,收商业税。】
看到这里,老朱皱了皱眉头。
“不会吧?那小子搞钱的方法就是收商业税?”
“咱现在的商业税是三十税一,那么低的商业税,能搞几个钱?”
“而且那个县城才十万人口,做生意的又能有多少人?”
“这个赚钱的办法可能行不通啊!咱再往下看看。”
【老朱是底层百姓出生,深知劳动人民的不易,所以他当皇帝以后,对农民不错,农业税收的是很低的。】
【在之前的唐、宋、元三个朝代,还有之后的清朝,农业税率都是在7%左右,而明朝的农业税率始终保持在4%以下,明末的时候更是只有2%。】
【明朝的商业税同样低的可怜,从最开始的十五税一,降至二十税一,再降至后来的三十税一,甚至是更低。】
【这么低的税,朝廷怎么搞钱?难怪明朝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