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由朱青引发的滔天怒火迅速蔓延到了朝堂上。
可怜的陈怀义刚刚得势没几天,就因为给朱青脱罪而被武勋文官们联合声讨入狱。
武勋们集体请奏罢免朱青给其定罪,文官更狠,直接要砍朱青的脑袋。
“一个文官跑去掺和军武之事,简直是贻笑大方!此子可斩!”
“如此莽撞出兵,此子将江山社稷置于何处?年纪轻轻位居重臣行列,可其心智却没有半点稳重之处。若是任其如此玩笑下去,我大明江山岂非成了他的玩物?”
“臣请奏陛下!朱青是奸臣!是奸臣啊!他谄媚陛下,谄媚皇子,如今更是要挟太子殿下!常遇春不敢违背太子之命,而罪魁祸首,就是朱青啊!!此子该死!该死!”
一声巨大的哀嚎和哭喊声响彻朝堂。
众人转头看去,便看到新晋的两广知府杨宪声嘶力竭的哀嚎出声。
这可是陛下最近的宠臣!
杨宪治理扬州可谓是治理的堪称奇迹,至正二十六年,杨宪上任扬州知府,初到扬州的时候扬州仅仅八百户人,而现如今,扬州已经有上万户百姓,一年可以给朝廷上缴几万石粮食的税收,堪比江南一个富庶的州府。
朱元璋念其功劳和手段,对杨宪在扬州近乎强迫症的施政手段大肆赞扬。
在朱元璋看来,杨宪的手段无疑是对现如今大明朝堂的一剂强心剂,要是有更多的官员跟杨宪一样,那自己可就省心多了。
大明,也会越变越好。
所以,在扬州治理初建成效之后,朱元璋将其调入中枢,担任两广知府,可谓是实名的封疆大吏。
而杨宪还未出京就职,就因为常遇春出兵这事在朝堂上大哭弹劾朱青。
杨宪一开口,文官们顿时有了主心骨。
这段时间文官日子不好过,但随着杨宪入京,情况开始好转起来,朱元璋爱屋及乌,加上这段时间对文官的一直打压,老朱也有意放松一些对官员们的管教,不光提拔了几个官员,还提出了修书的举措。
修书就是实打实的功劳,只要书修出来了,就可以名垂青史。
其中,以翰林直学士王祎的的升迁最为顺利,一举从一个民间大儒提升为了翰林直学士,兼修元史与音律。
如此一来,文官又有了几分在朝堂上跟武勋们较劲的势头。
…
“这小混蛋简直是胡闹!”
“可不是,也不知道老常咋想的,咋就被他一个小娃娃给拿捏了?”
“你可别小看那小子,要挟太子,裹挟皇子可有他的本事,近一段时间,二皇子连讲武堂都不来了,都在观稼殿待着,都快待几个月了。”
“这样下去可不行,太子可是储君!”
“哼!”汤和哼了一声,横眉道:“下次见到那厮,我定要将其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