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朱怀川有点紧张,他脑子里高速运转起来。
设想着可能出现的纰漏,自己将如何应对。
可当他走出房间,看到来人时,他知道自己白忙活了。
来人竟然是施然,朱淮凝的班主任。
“朱怀川同志,想不到吧?”
“还真想不到,真想不到。你们,认识?”
“认识,认识,她是我的未婚妻。”
啊!
朱怀川这个啊,几乎脱口而出。
此时的他,心中有着不小的失落。
本来,他以为,跟施然之间,会发生点故事的。
没想到,她竟然是秦书宁的未婚妻。
惊讶归惊讶,吃饭归吃饭。
几人兴致都很高,朱老爹和朱淮秀姐妹俩,只陪着喝了两杯,然后便吃饭了。
很快,桌上就只剩下朱淮川、秦书宁和施然三个人了。
好在施然也不见外,除了陪喝酒,还担当起了服务工作。
添菜、倒开水这些,都被她承包了。
朱淮川有点不解,秦书宁一直就在他家里,连一秒钟都没离开过,是怎么约施然过来的呢?
听了施然的解释,他也不得不承认,没有手机的时代,人们还是很有智慧的。
原来,这是他们在秦书宁带队进驻小王庄大队时,就约好了。
他们相约,麦收期间,如果哪一天下雨,估计干不了农活了,施然就过来看秦书宁。
这次,由施然提出,将来农村会不会分田到户,究竟会向什么方向发展?
对秦书宁,朱淮川是有了一定信任的。
所以,他也没有遮掩,直接告知,不出三年,农村全部会分田到户。
秦书宁对此有点不理解,认为分田到户后,一块一块的,根本无法实现机械化。
当时提出的口号,就是实现四个现代化,其中就有农业现代化。
机械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公社的田地,分到了各家各户,不便于机械化耕种啊。
这个问题,确实是存在的。
对于这个问道,朱淮川后世生活的年代,农村的社会现实,已经给出了答案。
分田到户几十年后,很多农民子弟,到进城当了工人,种田的人越来越少,甚至都是一些留守老人。
于是,新的模式也就出来了。
那就是大户、公司,承包农民的土地,虽然土地权还在各家各户的农民手里,而经营权,让渡到了大户和公司手里。土地又以新的形式,集中起来了。
“三国演义读过吧,读三国,只读第一句话就够了。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农村改革,也是如此。”
秦书宁皱着眉头思考着,施然则是竖起了大拇指。
“你是说,分田到户之后,还会再收归集体,还是公社这种形式?”
他想不出分久之后,如何必合。
“不不不,跟现在这种合,是完全不同的。那是农民自发的,当然,会有极少数农民,一直这样种植下去,也不排除。到那时,一些富裕起来的种田能手,会承包一些农民的土地,有些不想种田,或者没有劳动力的农民,就会把土地有偿转让给这些人。就是这样。”
朱淮川把后世的发展模式,说了出来。
在他看来,这很平常,可在秦书宁听来,简直是太震撼了。
这样一个年轻人,不但敢于断言三年内农村一定分田到户,还能看到三十年后会出现这种模式,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他跟施然对望了一眼,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