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昌和常文良二人也知道这种事情肯定不可能马上就能得到答复,必然要经过一番讨论和权衡的。
况且几人毕竟是第一次见面,他们之间的关系并没有那么熟络,对彼此的人品和信誉也不是很了解,这些东西肯定也需要进一步了解。
所以两人只能表示同意。
几个人继续吃吃喝喝,话题又转移到做生意上。
蓝常二人各自向赵鸿义介绍了一下手头上掌握的各项生意,其目的不言而喻——他们要寻找与赵鸿义的合作机会,以求拉近双方的关系。
除了田庄之外,蓝、常两家还有不少生意,基本上集中在南京及周边地区,主要以运输销售各地特产为主。
这些生意大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以量小而贵重的奢侈品为主,比如景德镇的瓷器、苏州的工艺品、杭嘉湖的丝绸、宁国和徽州的宣笔宣纸徽墨歙砚等等,这些生意两家都有涉及。
另外一部分则是大宗商品,比如棉麻布匹、茶叶、稻米、木材、钢铁、煤炭等等。
其中常家主要经营苏松地区的棉麻布匹、江北地区的茶叶、湖广和江西的稻米等这些农业产品,而蓝家则主要经营木材、钢铁、煤炭等“重工业”。
听完二人的介绍,赵鸿义暗暗点头,这两家的经营项目果然很有讲究。
奢侈品虽然量小,但利润率极高,而且基本上没有保质期的说法,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经营利润。
而大宗商品则事关国计民生,基本上都是刚性需求,几乎不愁卖,是薄利多销的好商品。
特别是蓝家经营的木材、钢铁、煤炭这类“重工业”产品,平时可以打造成农具,战时则可以打造成各种兵器,是非常重要的战略性物资。
两家一个手握“衣”、“食”等后勤保障物资,一个掌握军工战略物资,再加上两家本来就是武将出身,在军中颇有影响力,如今又是顶级勋贵家族,人脉资源很是丰富。
除此之外,既然两家都从事大宗商品贸易,那么肯定具备相应的大宗商品运输能力。也就是说他们两家的长途运输能力也不容小觑。
这样一来,蓝常两家无形之中就拥有了在乱世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本钱,一旦天下形势有变,两家联起手来,有兵有粮有武器,还有运输能力,进,可以争霸天下;退,可以割据一方,静观其变,待形势明朗后再来个“顺应天命”。
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赵鸿义不由得对当年规划两家生意的人十分佩服。
此人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了万一以后遭逢乱世,两家应该如何应对的问题,可谓是苦心孤诣,目光长远。
蓝玉和常升都是武夫出身,打仗自然是在行的,但论起做生意可就未必了,也不知是不是当年他们两人手下的谋士所为,亦或是他们的后人中出了一些有远见卓识的人物。
无论如何,掌握了这些生意的蓝、常两家也是一种资源,如果有了两家的资源作为辅助,对赵鸿义日后的工业发展计划应该会很有帮助。
要知道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基本上就是看钢铁和煤炭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