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看看古人对她的各种评价,比如宋之问的:“我金轮圣神皇帝垂妙觉,抚鸿勋,出轩宫而镇紫微,卷翚衣而袭元衮,释罘祝网,万族咸宁。革故维新,五刑不用,润玉律而含元气,转金浑而调顺晷。”
陆贽的:“后收人心,擢才俊,当时称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
李贽的:“试观近古之王,有知人如武后者乎?亦有专以爱养人才为心,爱民为念如武氏者乎?……夫所贵乎明王者,不过以知人为难,爱养人才为急耳。今观娄、郝、姚、宋诸贤,并罗列于则天之朝,迨及开元,犹用之不尽。如狄梁公者,殊眷异礼,固没身不替也;宋璟刚正嫉邪,屡与二张为仇,武氏亦不过也。何也?贤人君子,固武氏之所深心爱惜而敬礼者也。”
也有鲁宗道说她:“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
欧阳修说她:“武氏之乱,唐之宗室戕杀殆尽,其贤士大夫不免者十八九。以太宗之治,其遗德余烈在人者未远,而几于遂绝,其为恶岂一褒姒之比邪?
洪迈说她:“汉之武帝,唐之武后,不可谓不明,而巫蛊之祸,罗织之狱,天下涂炭,后妃公卿,交臂就戮,后世闻二武之名,则憎恶之。”
弹幕欧阳修,哦,毫不意外。“毕竟大宋那风气,你能指望他们说什么好听的 。”“光女性地位这一点,她在我这里就是无敌的!”“巫蛊之祸大家都知道,罗织之狱是啥?”“就是来俊臣写的本《罗织经》,里面都是讲述如何罗织罪名、陷害杀人的东西,恐怖至极。”“咦,受不了。”
“说实话,武则天看人是真的蛮准的嘞。”“开玩笑,一介女子,从才人做到皇帝,不会看人怎么行。”
另外,还有“封建社会,女人没有地位,女人当皇帝,人们连想也不敢想......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她把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发展了,并为唐玄宗所谓“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开元时代的一些大臣宰相、文士、学士大抵是武后时代所培养出来的人物等等评价。
那些说武则天这不好,那不好的人,有多少只是因为她仅仅只是一个女子而已,撇开武则天的性别,她在位期间做的实事,比华夏多少皇帝都做得更好。
首先,提升女性地位。武则天当政时期,有组建参政女官群体。其实,女官参政,并非起始于武则天时期。
《后汉书·陈蕃传》:“今京师嚣嚣,道路喧哗,言侯览、曹节、公乘昕、王甫、郑飒等与赵夫人诸女尚书并乱天下。”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是时,大治洛阳宫,起昭阳、太极殿,筑总章观。”注:“帝常游宴在内,乃选女子知书可复信者六人,以为女尚书,使典省外奏事。”
在东汉时期,就已经有了女尚书职,只不过并不知道此时的女尚书的具体职责。而在魏明帝时期,此时的女尚书具有协助皇帝处理外朝奏事的职能,这也被视为女官参政现象之发端。
不过,那时的女性参政并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只有极少数的情况下的特殊行为。而到了武周时期,武则天公开征召和选拔“女史”,并将其纳入宫廷行政体系中,女官参政规模扩大,她们也拥有了与其他朝代的女官截然不同的职权范围。
比如司马慎微妻子李氏,据《大唐故梓州通泉县尉上柱国司马公墓志并序》记载:“夫人陇西李氏,荆州录事参军、蒲州永乐县令、洛州寿安县令嗣源第四女......载初年,皇太后临朝求诸女史,勅颖(颍)川郡王载德诣门辟召侍奉。宸极一十五年,墨勅制词,多夫人所作。”
可以知道李氏进宫后,颇受武则天的信任,她的职责是起草制书,在政务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不是处理宫廷事务。这在其他的朝代是不可能发生的,它一直都是由男性担任。
还有裴行俭之妻库狄氏,《新唐书·裴光庭传》中记载:“母库狄氏,有妇德,武后召入宫,为御正,甚见亲宠。”
虽然御正一职尚不能确定究竟是库狄氏的真实官名,还是文学加工的结果。但可以根据各方推断出,库狄氏可辅佐武则天处理政事,甚至有可能参与到朝政的议论当中。
并且在武则天退位后,这些女吏被遣散回家,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库狄氏。然而,库狄氏的能力想必是有目共睹的,在唐玄宗李隆基继位后,还想要再次启用库狄氏,不过却被库狄氏拒绝了。
“皇上临极,旁求阴政,再降纶言,将留内辅,夫人深戒荣满,远悟真筌,固辞羸惫,超谢尘俗。”
在当时,作为女官,却能享有夺情起复的待遇,可见其不同之处。
还有殷履直之妻颜氏、韦余庆之妻裴氏、张守让之妻、邓国夫人窦氏等等,更有大家所熟知的上官婉儿,足可见女性在武周一朝的地位。
另外,武则天还制定新妇不跪的婚嫁习俗。在中国古代婚礼中,大都由男女新人同时跪拜。武则天称帝后,为了提高妇女的地位,则规定在举行婚礼时,男跪女不跪。
这也是有记录的,《事物纪原》中记载:“唐武后欲尊妇人,始易今拜。是则女屈膝下拜,始于唐武后也。” 《野客丛书》中也有记载:“自唐武后尊妇人,始易今拜,屈膝不跪”。甚至大家也可以在敦煌壁画中的《婚礼图》中便有描绘新妇不跪的景象。
武则天曾为了提高女性的地位,提出了不少建议,做出了不少决策,作为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的地位不言而喻,她的影响无可比拟。】
【除了提高女性地位,武周时期民生、经济、贸易等方面都稳步增长。
前面已经提到过,武则天曾向李治提出建言十二事:包括劝农桑,薄赋徭;给复三辅地等。而这件事也是落实到实处的,武则天在嗣圣元年(即公元684年)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予以升奖;“为政苛滥,户口流移”者必加惩罚。
不仅如此,武则天还命人撰成农书《兆人本业记》,颁发到州县,作为州县官劝农的参考。武则天对于农业、民生不可谓不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