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安谷和大姐是来询问开粮铺的事情的。
她们村的种了大片的玉米,这种大家从未见过的新粮食,一般都粮铺为了自己的营收考虑肯定是不收的。
即便是有收的,也只是收一小部分试试水,没办法吃下常兴村几百近千亩的玉米。
为了让常兴村的老百姓早日将玉米变现,常安谷和几个姐姐讨论后决定合伙开一家小粮铺,以卖玉米为主,也卖其他粮食以维持店铺生计。
同时,在常安稻家的几个食肆里推出玉米制品,进行优惠售卖,先慢慢打通百姓的胃。
百姓吃着觉得好,便会去各大粮铺询问有没有玉米卖,问的人多了,各大粮铺的老板便会开始到处找哪里有玉米。
还能哪里有呢?
种玉米的,只有常兴村独一份,而种出来的玉米都被她们姐妹的粮铺收走了,如此他们若今年便想要进一些玉米,便只能来她们铺子里收。
如此一来,她们定一个合适的价格,就能先赚一波差价。
只要这些粮铺接受了玉米这种新粮,那明年便是周围村子也跟着开始种也不怕这收成烂在家里了。
不光是县里,州城里也可以这么操作。
常安谷在启州城是有个小庄子的,那里种了玉米,便是启州城的独一份,不管是自己在州府开粮铺,或者是有那种全国连锁的粮铺知道玉米要收,赚钱的都是她们。
总之,只要她们一路买庄子种玉米,一路开粮铺卖玉米,便总能赚上各州县的第一波钱。
无论什么赚钱项目,总是第一波钱比较好赚。
郑班做事很痛快,等玉米成熟的时候,她们开粮铺的凭证刚好发下来,姐妹几个合伙出资的粮铺调地开张了。
不论哪种食物,总能在人群中找到一批适合它们的脾胃。
很快一批认为玉米“只应天上有”的狂热爱好者开始疯狂的挨着各个粮铺每天询问有没有玉米。
各粮铺老板都一头雾水,纷纷派出伙计调查,很快,跑遍全城的伙计便把购买来的玉米粒、玉米糁、玉米面、玉米粥、玉米饼全都摆在老板面前。
老板瞪大眼睛:竟然还真有这种粮!
尝一尝玉米粥和玉米饼,他觉得味道竟也不错。
在得知这玉米只有城里一家新开的小粮铺有卖时,他立刻便让伙计带路往门外跑。
当天晚上,他的粮铺成了这百安县第二个拥有玉米的粮铺。
一转眼秋收已经结束,秋税已经交完。
邻村许多人还在等着看常兴村们痛哭流涕,左等右等都等不到,反而看到他们一个个荷包鼓鼓,红光满面。
他们疑惑地问询那些玉米都怎么处理了,常兴村的人便瞥他们一眼,一副和白痴说话的样子:
“还能怎么处理,粮食嘛,当然是除了吃就是卖咯!”
于是他们去各个粮铺转了一遭,发现果然各家都已经添了新粮玉米卖,卖得还不赖呢!
有人觉得既然粮铺收,便没有了什么后顾之忧,常兴村一整个村子都在种这东西必然有他们的道理,便买了一些玉米打算明年也种一些。
毕竟冬小麦也是从他们村开始的,确实让大家多收了粮食,得了实惠,如今全国都这么种了。
但有些人一看玉米价格比谷子价格差不多,觉得没必要放下种熟了的粮食不种,去尝试一种不熟悉的新粮,于是自己买一些尝尝鲜便也罢了。
可他并不知道,玉米的亩产量比谷子要高五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