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接到子婴下达刺探项羽大军情报命令后,李琰带领五十员最机灵的密影卫,急速赶赴新安城。
子婴果然没看错人,李琰是天生的情报专家,一到新安城外,包含李琰自己在内所有密影卫全都化装成章邯帐下的秦降军,混迹于楚军当中。
因为降军本就是成建制由章邯、司马欣、董翳统领,楚军并没有过多监督和干预,因此李琰带领的密影卫在楚军中悄无声息,没有引起任何怀疑。
很快,密影卫就感觉到降军对楚军的强烈不满,他们趁机挑拨离间,进一步激起降军的强烈不满并由此产生的反抗情绪。
但仅此还不够,最佳效果是鼓动降军出逃或者暴动。
如此一定要找到切入点,有了切入点,才能达到有的放矢,一击制敌的效果。
经过观察,李琰很快发现了一个极佳的切入点——都尉李良。
李良何人?
李良乃是大秦前丞相李斯的侄子,三川郡守李由的堂弟。李良由李斯带大,因此和堂哥李由自小一起生活,两人虽是堂兄弟,感情却胜过亲兄弟,后李由从军,并担任三川郡守,李良也离开伯父李斯,投军在章邯帐下,仅两年时间就高居都尉,统领五千精锐。
秦二世二年,项羽率领起义军在濮阳东部击败章邯率领的秦军,章邯受挫后退守濮阳城,并且绕城深挖壕沟,再灌水成河,以此据城坚守,果然挡住了追击而来的项羽大军。
项羽进攻濮阳失败后,转而剑指定陶,谁知定陶也拼死抵抗,项羽只能再转而往西攻打三川郡的雍丘,郡守李由率领秦军与项羽展开大战,两军相持数十天有余,正在焦灼之际,刘邦派部将曹参率军支援,与项羽合力攻打三川,终于攻破雍丘,并且阵斩郡守李由。
就在项羽与李由鏖战雍丘之时,李良知道兄长危急,多次跪求仅有数十里之距的章邯派兵从项羽背后偷袭,以解雍丘之围,同时与城内李由可以形成夹击,很大机率可以击败项羽。
然而章邯早被项羽吓的肝胆俱裂,只求自保,根本不敢主动进攻,最后眼睁睁的看着雍丘城破,李由战死沙场。
对此,李良不仅对楚军恨的咬牙切齿,而且对自己的顶头上司章邯也深为不满。
特别是章邯率大军投降项羽后,李良更是气的暴跳如雷,甚至当场就要反了章邯,幸亏被身边人死死劝住,最后才硬生生忍了下来。
投降楚军后,李良眼见自己麾下将士被楚军虐待,心下早已暗下了造反的念头,同时他麾下将领也和他同气连枝,决心跟着李都尉反楚归秦。
李良虽然想反楚归秦,然而最大的问题就是找不到归秦的路子,找不着门路,只怕是即便反了楚也归不了秦,只能成为流寇。
就在此时,李琰打入了楚军内部,经过数日观察,李琰坦率交代自己身份——大秦密影卫使,混入楚军的目的就是为了策反对大秦还有忠心之人。
对此,李良终于找到了“组织”,两人一拍即合。
但是李琰的野心远不止如此,他眼里何止一个李都尉,他的目标是策反十个李都尉——五万人!
对于李琰的目标,李良自然积极配合,他煽动部下不断散布对楚军不满言论,自己亲自出面,说服了另外三个都尉,准备一起反楚归秦。
李琰本想利用李良等四个都尉的兵力反戈一击,从楚军内部开花,杀项羽一个措手不及,但包括李良等人一齐反对,出逃可以,但袭击楚军不现实。
因为项羽楚军实力太强大,即便是决定反楚的降军也只占降军中的少数。绝大多数降军还是对章邯言听计从,对楚反戈一击就是对章邯反戈一击,他们很清楚自身实力,要想成功简直是痴人说梦。
按照计划,李琰和李良还想尽可能的策反更多降军都尉,可惜上天已经没留给他们时间了!
李琰的影密卫察觉从种种蛛丝马迹中察觉楚军要动手,准备围剿降军,如此一来,形势已经非常危急!
终于,李琰、李良以及其他三名都尉经过反复研讨,决定尽快出逃,每多在楚军军营一天,就要多一份覆灭的危险。
李琰清楚的知道,自己是在挖楚军的墙脚,如此局势下,只能是挖得了多少算多少,只有到手的才算落地,千万不可贪多。
就在这一夜,天降暴雨,李琰以及李良四个都尉带领麾下两万人趁着夜色和暴雨的掩护下,迅速脱离楚军控制,朝着西边函谷关方向快速逃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