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三,朝廷休沐。
朱厚熜在御花园的假山亭垂钓。
清风徐徐,碧水中金鳞滚圆。
朱厚熜肌肉发力,带动小臂上扬,手中握着的竹竿小幅度弯曲。
金色的身影被带离水面——
鱼上钩了。
麦福将一碗青葱面放到桌上,忍不住夸赞道。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主上直钩垂钓,鱼儿也竞相咬钩,主上果真天命垂青之人!”
朱厚熜起身将手中鱼儿丢下,说道:“钓鱼养心,兴之所至随手一钓,得鱼固然可喜,无所得也不必忧烦。”
他往下方碧潭指去,“竹竿一甩往这一坐,就如三月暖风宜人。”
麦福接过朱厚熜手中的青竹杆,“也是诸位阁老得力,为主上分担了许多劳务,往日堆积如山的请安折子也少了大半。”
“君臣一心力往一处使,自然无往不利。若是君臣猜疑,纵有天大的智慧都用在内斗上,那岂不劳身劳心,过劳而死。”
朱厚熜轻呷了一口面汤,只觉鲜美怡人身心舒畅。
他又用筷子挑起了几根面往嘴里送,唇齿咀嚼间,除了面食在口腔和唾液接触产生的甘甜之外,还有一股浓烈而不腻人的肉香。
他想了想,“这面应该是用鳝鱼肉做的吧?”
麦福笑着答道:“尚膳司几个厨子巧思,大鳗鱼一条蒸烂,拆肉去骨,肉面和匀,再倒入鸡汤,揉成面团,擀皮。”
他用手比划刀切的样子,“再用这小刀划成细条,投入滚开的鸡汤,火腿汤蘑菇汤中滚煮,就有了鳗面。”
“几个厨子做得不错,赏。”朱厚熜吃完面条,又优雅地将面汤喝完,随即说道。
“是”
“过往的食书也有类似的面条,只是食材的选择和做法上稍有差异,难得他们想到了创新的法子。”
“大明皇宫有一道九凤面,只是用料更为精细,食材也更加珍惜,却与此面不相伯仲,各有千秋。”
他点了点头,“尊古不复古,创新不守旧,这是朕推行新礼以来一直提倡的。”
侍奉在假山四周的小黄门,纷纷侧耳倾听。
皇帝的喜好,就是这宫里最大的规矩,说不定抓住某个契机就能往上爬。
朱厚熜注意到了小黄门的动作,这也正是他想要的。
以一人之好恶为天下人之好恶,虽然极不公平,但在某些时候却能起到超乎常人想象的作用。
“陛下,内阁新制的章程递上来了!”马修一个滑跪,双手将一份明黄色的奏书捧过头顶。
麦福手中的拂尘低垂,长长的眉毛不经意地抖动了一下。
“耗时半月,百官协力,内阁终于将这一份奏书拟出来了,陛下,这是天大的喜事啊。”麦福笑道。
马修跪在地上,声音有些尖细,他急忙奉承道。
“这是陛下的功德,诸位大人的功德!”
朱厚熜一个眼神示意,麦福立刻会议从马修手上将奏书接了过来。
“朕记得你原是在张太后宫中侍奉的,后来调到了文渊阁,差事干得不错,以后就到司设监。”
他回头问了问麦福,“还有哪几个位子是空的?”
“副监正退职,正好空出一个位置。”
马修的心跳动得激烈,他知道自己的人生已经到达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
是进是退,就在这短短的一刹那了。
“那就让他当个副监正,不要浪费人才。”
“诺”
“奴婢叩谢陛下天恩!”
朱厚熜挥挥手,除了麦福一干人等随即退去。
他一边翻阅一边用炭笔做着标记,对比着印象中前一世的制度和大明现在的情况,不时对几个模糊的地方画圈。
“把正德年以前吏部每年的年终文书拿来”
麦福闻言,当即派人去内书库取书。
他问道:“主上,花费如此多的心力制定新的规矩,为什么不在之前的基础上稍作改动呢?”
朱厚熜没有答话,反而起身来到石桌上。
他铺开一张黄纸,挥笔就写了一串数据。
汉,七千五百
唐,一万八千八